鲁网 > 淄博频道 > 精彩专题 > 聚焦2015淄博两会 > 两会访谈 > 两会访谈 > 正文

吕凤琴谈传统戏曲发展 让五音戏“飞入”百姓家

2015-03-08 11:42 来源:大众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淄博两会大幕已经拉开,对于民间反应强烈的传统戏曲、民俗的传承问题,山东省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吕凤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文化不可丢失,要让传统戏曲走进现代人的心里。她说,目前,五音戏已经进入张店区半数以上的小学校园,五音戏的发展之路应当从娃娃抓起。

  据大众网淄博3月7日讯(记者 仇晶 见习记者 王萍)淄博两会大幕已经拉开,对于民间反应强烈的传统戏曲、民俗的传承问题,山东省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吕凤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文化不可丢失,要让传统戏曲走进现代人的心里。她说,目前,五音戏已经进入张店区半数以上的小学校园,五音戏的发展之路应当从娃娃抓起。

  五音戏,是山东地区的独有汉族戏曲剧种,传承至今日,已经有近300年的历史。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吕凤琴作为这一戏曲传承人,对于五音戏的发展有着自己的坚持。

  “传统文化与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忘记了传统就是忘记了民族。”吕凤琴告诉记者,五音戏虽然是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小花,却成长于淄博,代表了淄博的形象。但是,现在这一传统戏曲也像其它的传统文化一样面临着后继无人这一共性问题。

  “作为传承人,我们也在做许多工作例如带着五音戏进校园、进大学。”吕凤琴告诉记者,为了让传统戏曲走入现代普通年轻人的视野,让他们从小了解淄博本土的戏曲文化,她曾建议相关教育部门,开展“五音戏进课堂”等活动。目前,五音戏已经进入了张店区半数以上小学的课堂。

  发展传统戏曲,重在人才培养,吕凤琴还建议淄博能够给文化多一些倾斜,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一些保护,要加强戏曲后备人才的培养,鼓励剧院设立适合自己剧种的戏曲学校、戏曲班,研究适合人才培养规律的戏曲教育体制、学制,加强剧院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水平戏曲人才引进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加强现有戏曲人才的培训。


初审编辑:崔新孝
分享到:
./W02015030842297179664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