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筑药材道地化 赋能药企新征程
3月上旬,淄博市组织20名民营企业家赴江浙地区考察学习,荣昌制药(淄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昌制药)董事长王荔强作为参与“南下”之旅的企业家代表之一,对此行感触颇深。
“苏州经验里的保姆式帮扶,以及紧盯企业营收上量和纳税增长等做法,让人印象深刻。”王荔强表示,分析苏州医药产业发展的经验,他决心从加大自身创新研发投入、积极开拓市场、加强数字化建设等角度为公司发展注入活力。
当下,民营企业正在打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新医药产业作为淄博市“四强”产业之一,如何在前行之路上乘风破浪?
顺着王荔强的发展思路,3月24日,记者走进荣昌制药,探寻淄博药企在风高浪急中的破局之策。刚踏入生产车间,多款耳熟能详的拳头产品呈现眼前,小儿定喘口服液、甜梦口服液、新复方大青叶片……公司多年来的发展成果,无声彰显着斐然成绩。
荣昌制药副总裁于涛感慨地说:“当下,市民购药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针对不同的药企产品,百姓看重的是品牌和口碑,信服的是品质和疗效。药材好,药才好。这背后的关键在于药材的道地化和品质化差异。”
在风云变幻的医药市场中,企业如何守住药品品质与疗效?答案正是践行“药材道地化”。
为满足生产所需,荣昌制药人奔赴全国十大道地药材产区,宁夏的枸杞、甘肃的当归、东北的人参……皆是入药的上乘之选。公司精选的药材或是出自专属药材基地、或是直达产地严选,药材的品质好,发挥的药效才能稳定。
质量,是荣昌制药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亦是其始终坚守的“生命线”。为此,公司组建专业的质量、采购团队,不定期奔赴药材产地,实施源头监控。同时,连续五年举办供应商质量培训会,一方面强化供应商对高品质药材的把控意识,另一方面搭建双方深度交流的桥梁,助力合理管控药材成本。
近年来,医药行业竞争态势愈演愈烈,“内卷”之风盛行。中药成本持续攀升,而药品定价却有明确要求,荣昌制药面临“两头挤压”的困境,重压之下,公司开启多维度成本管控模式,全力推进节能降耗、降本增效。
难题倒逼创新。荣昌制药果断投身设备更新与智能化改造的浪潮,率先在国内制药行业引入口服液体制剂复合膜智能化生产线,突破传统中药汤剂生产的固有模式,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场景的全新应用。此外,公司投资上亿元的中药生产线及仓储智能化建设项目已于2024年年底完成交付。
踏入智能仓储区域,记者看到一箱箱码放整齐的药品被输送到智能物流线上。经系统扫描,码垛的产品名称、规格、批次、数量及托盘信息等数据瞬间被抓取,随后,智能仓储依据信息将这些产品有序分区存放。据介绍,整个智能仓储建成并投入运营后,单位面积库容量提升了3倍以上,人工节省35%,工作效率提高了40%。
不仅如此,荣昌制药依托原有的药材前处理、提取环节,新增口服固体、口服液体智能化生产线,引入片剂、丸剂及口服液生产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全方位提升生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借助这一项目,产能翻了一番,关键工艺环节综合能耗降低了40%。在产品研发领域,目前在研的1.1类中药新药刚刚完成三期临床试验,上市后,将直接填补淄博市1.1类中药新药开发空白。
未来,荣昌制药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通过产品二次研发、创新药研发等举措,构筑产品技术壁垒,培育核心竞争力和优势产品矩阵,在医药行业的星辰大海中扬帆远航。
鲁网淄博新闻热线:0533-381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