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职业学院:以“齐地匠心”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职教高地
鲁网12月29日讯(记者 陈珊珊 通讯员 郑家刚 朱丽丽 苗长胜)为落实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要求,推动学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一直以来,淄博职业学院锚定“齐地匠心”文化育人理念,积极探索符合校情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努力构建“聚 智聚力、共建共享、宜学宜居”的育人格局,以高质量发展绘就 “三全育人”同心圆。
建设目标和思路 。“齐地匠心”育人理念,根植于齐文化沃土,汲取自齐文化精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齐文化中蕴含的国工、巧工理念与现代职业教育思想中蕴藉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耦合融入学生社区建设,体现了“优秀匠德、优润匠治、优质匠镜、优远匠行”的价值追求,承载着淄职师生“传承发展、革故鼎新”的美好愿景。
在“齐地匠心”育人理念下,学校立足“以工为主,商为特色,艺术、外语、医疗、公共事业等人文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定位,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作为学校“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以教育部思政司《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指南》为基础,聚焦高职人才培养要求,充分挖掘育人空间,不断延伸服务区域,构建“党建育人、教育立人、文化润人、服务助人、个性塑人”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治理模式。理有必至,势有必然。按照建设思路,学生追求精思善为、精工细作;教师崇尚精心施教、精致育人;行政教辅人员注重精细管理、精诚服务;专业树立“工者崇精、商者重信、医者仁心”育人理念,淄博职业学院打造了集“党建引领、思想教育、学习交流、生活服务、文化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学园,推动形成了“一院一品、一楼一策、一处一景”的生动局面。
建设过程与举措 。党建领航赋能学子成长“举旗帜、兴文化、育新人”。持续优化运行机制,建强组织体系,坚持重心下移,筑牢党建引领学子成长根基。构建“四纵四横”党建网络链条,纵向上明确“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员”四级责任链条,横向上建立“学生工作处、院系、学生自治组织、物业公司”四方联动机制。将党支部建在学生社区,推动党组织有机嵌入社区经脉,党员干部包联校区,党员骨干联系楼区,党员进驻社区,每天1名党员进入学生公寓走访排查,直接联系学生,让党员人人都有“责任田”。精心打造18间公寓党建特色站点,促进党建文化融入学生社区的日常生活,为学生公寓的党员理论学习、教育活动、民主管理等活动提供保障。紧密围绕学习思想特点,结合学院发展实际,全校18个院系制定党员联系宿舍制度,落实服务项目126个,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54件,实施爱心捐赠、公益展演、阳光服务,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学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 200余次,加强了党员的思想淬炼、 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增强了为师生服务的意识、责任和本领,为学生社区发展提供强大组织力量。
思政延伸浸润学生心田 “启智润心、乐教爱生”。探索“全时空、全内容、全过程、全支撑”工作体系,追求“工者崇精、商者重信、医者仁心”专 业育人理念,打破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组织思政教师走进学生社区,结合重要时间节点、时政热点,开展“齐思政”话剧排练、“金课堂”理论宣讲、稷下茶舍,诵 读红色家书,讲述红色故事,将思政课程教育阵地拓展至学生生活场所,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邀请“五老”志愿者、骨干教师、能工巧匠,围绕学生关注 的热点难点开展讲座与辅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深入理解,学生通过读书沙龙、座谈等活动学习到了与专业课本不同的读书方法。组织骨干思政教师对辅导员、班主任等思政工作队伍进行专业化辅导,通过集体备课,切实提升党班团活动理论深度和质量增强基本素养,强化思政教育能力。
专业融入擦亮特色名片“精心施教、精致育人”。对接工、商、医、教等专业类别,深入挖掘齐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品质,打造“智造五金店”“红商 码头”“天使仁家”“红烛苗圃”社区阵地,通过陶琉制作、蹴鞠表演、扎染体验、中药炮制、儒商故事会等沉浸式文创体验,开展高雅艺术进社区、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专业实践活动。学前教育学院通过开展学生公寓文化节、劳动周教育实践、红色文化宣讲、文艺展演等学生社区品牌活动,打造富有专业特色的“红烛苗圃”文化长廊,让学生在文化浸润中提升文明素养、砥砺成长。护理学院深挖细研“仁爱思想、修己安人、天人合一、慎独思想”等重要护理内涵, 实施护士职业礼仪等人文素质教育。学生社区勾连文化与专业的内在逻辑和育人指向,将创造精神、奉献精神、仁爱精神、精益求精等“齐地匠心”文化精神深深地印刻在学生脑海,树立 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文化自信。
管理优化提升服务质量“精细管理、精诚服务”。建立完善的管理保障机制。四校区建立大学生事务中心作为“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学生的窗口,秉承“科学化教育、人性化管理、个性化评价”的学生工 作思路,以方便学生办事、解决学生困难、维护学生权益、服务学生成长为工作目标,采取集中办公的运行方式,为广大同学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学生事务办理效率,从服务层面构建一个优化育人环境的平台。目前有团委、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 校企合作与就业指导中心、网络信息中心、财务处、后勤服务管 理处、保卫处 8 个部门进驻事务中心大厅,提供学生管理与服务、公寓管理与服务、学籍管理与服务、后勤管理与服务等服务项目20余项。完善接诉即办工作机制,依托学生公寓综合办公室,定期开展院系领导接待日活动,积极拓宽院系领导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渠道,准确了解学生的心声和诉求。充分利用好“校内阳光 服务站”服务平台、学生发展中心办事大厅“我的诉求”平台, 完善报修、咨询、投诉、失物招领等线上功能,完善“学生反映 —集中转办—限期反馈—跟踪问效”的工作闭环,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提升学校内部治理水平,有力推 进和谐校园建设。
自治自为激活发展能量“精思善为、精工细作”。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贯彻自主发 展理念,依托学生自治组织,实现学生参与“全覆盖”。学校坚 持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全面推进学生组织和社团参与社区建设。依托“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志愿服务和勤工助学实践基地。成立学生“自律委员会” “成长指导中心”“网络信息化服务中心”等多个学生组织,构成多维度自我管理体系,由大学生社区优秀学生骨干组成,在社区学院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社区学院各项建设与管理工作,充分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强调自治、自律。成立183个学生社团,开展“文化服务行动计划”,举办齐文化普及月、“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协助企事业单位策划文化场馆、研学基地和旅游景观,形成自觉传播齐文化的校园风尚。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全面入驻社区,围绕社区育人目标和公寓文化特色开展各项工作,全面激发“一站式”社区建设 活力。
建设成效与经验 。嵌入“意”境,营造“齐地匠心”的感知场。打造出特色典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地方文化结合宣传新阵地,形成了校园文化新生态。师生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创建有影响力的学生文化活动,全院育人力量的协同效应 显著增强;学生活动参与度产生积极变化,随着活动更加聚焦不 同年级学生成长需要,提高了思政教育精准度,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加关注学生社区建设,更愿意通过社区师生互动、座谈交流等方式关心关注学校事业发展,谏言、践行社区建设。长期以来,师生对齐地文化核心要义,齐文化所蕴含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 以及蕴含在科技、文化、自然、社会美的直觉与理解,变成了对生活审美的自觉态度,成为发展自身创造才能,传承和创新匠心文化的推动力量。创新性构建实施齐文化“一课两库三平台”育人新模式,获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和教育部职业院 校德育和思政教育典型工作法。
融入“物”境,创建“齐地匠心”的体验场。构建了“第二课堂”育人新阵地。积极开展座谈交流、团辅活动、文化汇演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不仅能听,也能够说,不只是说,也可以唱,不限于唱,更鼓励演,不仅仅演,也支持写。从感性到理性,从自在到自为,培育 文化实践精品项目,打造思政工作品牌,持续深化教育效果。齐文化特色校园导视系统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引领学生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厚植深厚民族情感,构筑积极、向上、多彩、丰盈的学生社区文化氛围。
涉入“情”境,提供“齐地匠心”的能量场。把理论政策的灌输变为有趣味故事情节的情景表演和欣赏,参与高雅艺术文化进社区、戏曲进社区、非遗进社区等各类文化艺术普及活动;结合基层党组织建设、专业建设、学生社会实践,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切实把“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幸福乐园 和共同家园,提升学生归属感、获得感、荣誉感。近年来,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14项,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131项,省级及以上各类大赛获奖2015项。